博客年龄:16年8个月
访问:?
文章:173篇

个人描述

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之始也。立身行道,扬名于后世,以显父母,孝之终也。网络笔名:Ali, Alilong注:版板归搜狐汽车和本人所有,转载请注明源自搜狐汽车博客。

200元搞定车内异味

2008-12-06 22:44 阅读(?)评论(0)

真的只需要这么少的投资就行吗?差不多。但是具体数字并没有什么意义,我旨在强调消除所谓的车内异味或污染,可能真的不象我们想象得那么难,成本那么高。认真研究过此类问题的公司,有的可能连200元也花不到。这叫会了不难。

 

车内异味的罪魁祸首是什么?百分之八十以上是用胶导致的,在用胶问题里面,又百分之八九十以上是使用冷胶造成的。

 

是什么造成了车内污染和异味呢?挥发性物质,其中绝大多数是胶。因此,挥发性试验和气味性试验基本上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,主要也是针对非钣金件。一般来讲,塑料原料和织物使用不是特别低档的话,是不会有什么不适的味道的,即使有,也往往在可接受范围。这也就是那百分之二十,这百分之二十出现问题的机率非常小,如果出现,那家汽车公司实在是“太低档”了,也实在是没有什么话好说。挥发性试验相对还好通过,气味性试验则是主观评价,比如说找5个鼻子比较灵的人来闻各种材料,然后评分,可以分为五个档来评分,最后一档是无法接受,综合评判下来通过的才算通过。

 

解决办法也非常简单,为了方便操作,就简单处理一下,把所有冷胶的应用,想办法换成热胶就行了。热胶种类繁多,如果实在不是专家,也不想过分地去研究,就换成PUR好了。所谓PUR,就是反应型热熔胶的意思。这种胶的综合性能好,环保,其它文章中有过介绍,没有人关心罢了。冷胶相对热胶而言,就是不需要加热,在常温下就可以使用的胶。而热胶一般需要加热,涂胶以后在常温下固化,一般涂胶时的温度在160-200度之间,PUR的使用温度在120-140之间。

 

热熔胶一般也比较便宜,从20元/KG到100元/KG不等,某些特殊应用的胶,价格可能达到200元/KG。也不是所有热熔胶都能通过气味性试验,冷胶基本上是百分之八九十通不过了,例外的冷胶可能是水溶性胶,一般来讲价格较贵。而PUR型热熔胶通过气味性试验的概率一般较大。并且它的其它性能较好。比如有人开玩笑说,把车造出来以后,放在沙漠里一年,结果发现很多内外饰都掉下来了。如何保证环保和性能的均衡呢?PUR可能真的是理想的解决方案之一。它不象一般的热熔胶可逆,一般在110-120左右仍可保持较好的性能。我们知道,汽车温度要是高于120度的话,基本上也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了。

 

因此,如果粗略估计下来,就算使用PUR这种胶,假设在内饰上胶的使用量达到2KG,也不过200元而已。主要的应用领域可能是仪表板、门护板和座椅等。日系车在地毯和顶棚上用胶也非常多,主要目的是改善NVH和异响等,或者是粘一些小的附件。我们所能看到的衣帽架或者阅读灯什么的,可能就是粘上去的。

 

就是这区区200元,我们也是要省的。冷胶就算没有成本,也不过就这200元钱。这就是车内污染的罪魁祸首?不是。是因为我们不懂。很多汽车厂根本对胶的使用没有规定,很少听说对施胶工艺有规定的。而国际著名汽车公司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,常常是既规定工艺,又指定用胶。经验也就是跟他们学来的。学来以后发现,差别就在于你是否知道,而非真正的成本差别。就算你不用PUR,一般的热熔胶,40元钱搞定,这总不是什么成本的大问题了吧?如果你的塑料或面料出了问题,那就没有什么低成本的办法了,但我想,总有一些低成本的无害的原料可供选择,你又何必非要选择对人体有害的呢?

 

如果我们认认真真地去解剖一款著名品牌的汽车,我们就会发现我一直强调的性价比在哪里。所谓性价比,不是成本的问题,而是技术的先进。有时甚至连技术问题也算不上,是人的理念的问题。

 

我们中国人做实业有种倾向我非常反感,一切技术方案都选择成本最低的。这本来应该是完全不懂技术的人的作风。他会问你,这两种方案是否都能达到我们的要求?答案是的。然后他选一个成本最低的。如果两种方案的成本只差10%,而价格高者带来50%以上的性价比,难道我们不是应该考虑选择价格虽高,我们能够承受的吗?

 

造成困局的是,第一,我们没有人真正在研究技术和跟踪技术,哪怕这种技术很简单,所以一直处于失控状态;第二,即使有人知道这个热熔胶或PUR或水溶性胶肯定要好,但是没有人关心性价比,大家的焦点集中在成本上;第三,即使有人关心性价比,没有人说得清楚这个性价比是多少,要怎样来衡量。我们的决策机制确实存在较大问题,由于所谓的“变化”总是令人讨厌的,限于流程过于复杂,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回到起点,回到老办法。这是非常容易就发现的没有创新能力的病态。

 

车内异味真的没有那么难以解决。如果你已经知道你所用的塑料和织物原料没有问题,那就是胶的问题,而坚持使用热熔胶或者使用PUR成为终极解决方案而暂时“一劳永逸”,问题基本上也就解决了。下一步可能就是重视一下滤清器的使用,这个方面一般更少出现问题。如果你明明知道塑料和织物的原料有问题,那就是你的良心问题了。这种车子,抵制一下也无妨。

 

200元真的能搞定吗?可能更少,也可能不够。

 

冷胶的使用一般不需要设备或者设备较简单。而热胶的使用,需要热熔胶机。这种设备的投资肯定还是不小的,最便宜的在5万元左右。但是,如果考虑到这种机器一般也不怎么出现故障,算它折旧期10年,每年生产10万件,生命周期生产100万件,折旧费微乎其微。因此,这不是什么把投资问题,还是技术和经营理念的问题。考虑到更广的投资和成本,比如PUR的使用,可能就会高于这200元钱,但肯定增加非常有限。由于PUR的良好性能,比一般热熔胶的使用量要少很多,也是性价比极高一个品种。

 

有没有办法连这200元也不花呢?办法也非常简单,提出涂胶工艺要求,坚持现在执行的采购价格不变。零部件供应商一般为了拿到生意,特别是在现在的形势下,他们一般也会欣然接受,本该如此,他们可能比你要清楚得多。也就是说,只提出了一个要求,所有问题就得到了解决。难道真的不可行吗?实践中已经试过无数次了,几乎是无一例外。重要的还是在于你不懂呀,你不知道该这样来要求零部件供应商,他当然出于利益考虑,用最普通最简单成本最低的方式来对待你,就象你对待无知的消费者一样。

 

或者,认真研究一下各种热熔胶的使用办法,胶商和涂胶设备的供应商都会给出指点,选择够用的方案,而不是PUR一招打遍天下,可能也就只需花上几十块而已。不过,相信未来可能还是要升级到PUR的领域,因为你说不定也突发奇想,想把车子放在沙漠里一年看看情况如何。

 

再次提醒,不要对中国人最低成本的决策原则抱有怀疑,试问,你们见过哪个汽车修理部使用过热熔胶机吗?哪怕只是几万块的投资,肯定也是能省则省。试想,他们修理过的车子,想没有味道也比较难。当然,在这里我是不敢指望他们是用了水溶性胶。如果你还不如我专业,就更加不要相信他们会花200元以上帮你解决这个难题了。

 

好象国外也没有类似立法或者标准?事实上也不用的。你要相信你的鼻子,或者你好朋友的鼻子,如果你知道他的鼻子更灵一些的话。

 

这是一个系统问题。当车子造出来后,即使你想再多给他200元钱,甚至2000元钱,他也是无法向你提供一个没有多少异味的车子了。因此,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。事先预防,总是最节省成本的办法。然而,有几人愿意听?

 

 

葛新立

2008年12月6日星期六

 

本文为独家供给搜狐汽车刊载的原创文章,版权归搜狐汽车所有,未经许可,不准转载


PUR应用应该普及

 

 

 

 

  最后修改于 2009-09-20 12:38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