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客年龄:16年8个月
访问:?
文章:173篇

个人描述

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之始也。立身行道,扬名于后世,以显父母,孝之终也。网络笔名:Ali, Alilong注:版板归搜狐汽车和本人所有,转载请注明源自搜狐汽车博客。

汽车设计之工时之惑

2010-01-10 19:02 阅读(?)评论(0)

全新设计一款新车要用多少工时?国内外主流的说法是10万小时左右,因工作内容和方式不同可能有所差异。也就是说,假设小时成本是100元,一款新车的开发费用在1000万元左右,欧洲开发费用在7000-8000万也就不难理解了,他们的小时成本要高于国内,每小时70-80欧。这种信息在网上也随便可以找到,并不是笔者暴露了什么业内的秘密。所以,我坚持认为所谓的混和型是中国汽车开发的可选模式,其成本就有可能在3000万元以内。

 

极端地讲,如果小时价在50元,整车开发的费用是500万元。如果是单纯的逆向,比如说,某个客户非要找我把100万给我,呵呵,勉为其难,这活儿也就接了。所以,变的可能不是工时,而是小时价。中国市场的小时价是比较复杂的。大学生毕业能够拿到的工资水平是多少?月薪3000元?每个月工作200小时?每小时成本是15元钱?也就是说,完全不懂汽车设计的新手,成本虽低,最低也要150万元人民币,100万岂不是吃亏了?为什么我不知道是什么项目的情况下就敢接100万的纯逆向呢?因为:第一,太没有技术含量了;第二,大学生的工资水平可能没有我假设的高;第三,技校生中专生就能做这种工作,何须劳烦大学生?!

 

然而,接下来讲工时的疑惑之处。既然大家都知道开发一款要10-15万小时。然后就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,10万小时有理,12万小时更有理,15万小时也差不多,那么事实上的工时呢?有两个地方还可以继续探讨。一是可能某个项目只需7万小时。记得有一次跟同事聊起来,他说他的项目的数模做了7个版本,另外一个朋友就笑了,他已经做到了第9个。可是开发费拿的还是那些,可见其工时差异和单位小时的成本差异有多大。而说这个话题时,大家的着眼点是数模的版本管理问题,而没有想到这其实跟开发成本密切相关。也就是说,事实上的工时数远远小于我们假定的10万小时。

 

所以,我总是强调,那些做逆向的主机厂,以为1000万相对3000万便宜多了,其实如果看性价比的话,他们的1000万才花得更加冤枉。即使相对于纯国外设计的8000万甚至1个亿,性价比也无法相比,虽然表面上看是省了钱的。

 

而事实上,以工时为基础进行设计费用计算的方法,只是手段而已,不可当真。也是现实中的无奈之举。那么,怎么才能知道自己的1个亿,8000万,3000万,1000万,哪一个花得比较值呢?还是要看开发内容。工作内容的界定,就显得比较重要了。而每一项工作,到底需要多少工时呢?估计也没有几个人能够说得清楚。细节才比较重要。A公司需要10个人月做的事情,B公司可能只需2个人月,为什么?是他们的工作内容不一样?还是质量不一样?还是工作效率不一样?一个是专家,一个比较业余,难道业余的要叫还比专家多吗?还是真正懂的人工作做得多,自然小时数也就多了;还是工时数差不多,专家水平也差不多,完全是由于工资水平的差距?莫衷一是。

 

所以,老板们要注意了,如果非要觉得自己跟专家差不多了,你就眼我比一比,如果还没有我这般见解,汽车开发的事情,最好还是兼听则言。不要自以为自己是专家,而是要兼听,让各方激辩,也就知道真相了。要大事不糊涂,先分清到底是正向还是逆向,大方向定了,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。其实也没有必要过于关心工时,那不是决策者该理清的事情,最终反映的只是价格。

 

当然,这是假定跟国内公司合作的前提。国内公司一般以项目为使命,是典型的东方文化,更注重承诺而非合同。而非工时。要是遇到欧美公司,工时还有一项潜在风险。制定计划时,也不是工时越低越好的,一旦工时用光,如果项目只是进行到一半,可能也会遭遇欧美供应商的ECR难题,总之他们会找出各式各样的理由,让你在项目上补充投资,这种令中国人匪夷所思的事情,在国外合作中却有可能出现。而项目半途受到增加费用威胁的公司,往往面临内外的困境,事实上这已经超出了纯技术的范畴,需要企业领导人施展协调之能事,多方游说劝说,力争达到一个好的结果。这个时候,当年认认真真的工时计算,反倒成了我们的心头病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除了当时因为预算和新车上市计划的原因,开发周期过于紧张这个普遍因素之外,还有一个原因就是,对于汽车设计这么大的一个项目,我们在没有充分经验的基础上,过于完美的计划,没有考虑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,比如密封、动力总成匹配和供应商更换等等一些看似普通的事情,都将极大地影响项目开发的计划,进一步影响到各种供应商的时间表,最终表现在工时上的一些争执。

 

这样看来,看似简单的,我们应该有很多经验的小小工时问题,还需继续引起重视,以下算是备忘。

 

第一,到底是正向还是逆向。

第二,是否优化了人力资源方案。

第三,是否找到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道路。

第四,是否为项目开发准备了备选方案。

第五,是否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项目的关键项目上,沟通与协调是否顺畅。(此点留待日后再谈)

 

Alilong于上海

  最后修改于 2010-01-10 20:20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该日志已被搜狐汽车博客群录用:http://blog.sohu.com/auto/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